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初中政治中考 实行开卷正在各地陆续推开,命题角度已经逐步地由知识本位向能 力本位转变,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因此,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尤其是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政治课教师眼前的 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 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真正需求结合起 来,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 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 人才,这是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那么,在 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陶行知说: “在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 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 是支配者。 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 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 欢, 学习的积极性就低。 如此教学, 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塑造师生之间多项式、 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意 志、情感和行为方式,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 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 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一种平等、尊重、 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巧妙设置疑难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答 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 “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 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 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 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 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 火花,及时鼓励和引导。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针对学校的 素质教育实施问题,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我 们学校哪些地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地方违背了素质教育 的规定?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请你针对学校 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问题非常敏感,许多 话是学校和老师不愿听到的,但学生非常想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 对学校的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有的提到了老师的体罚,有的提到 了一些课程应该有但是没有开设,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等, 这些话乍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却是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 校管理的肺腑之言,对于学生的心声,我们应该认真聆听和思考,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增强学 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把 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好。 三、积极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 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 和表达。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加 以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要敢于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