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介绍,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病的国家,母婴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在1~2月时接种第2针,第3针在5~6个月时,这样才能在体内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此方法可减少90%以上的由HBV阳性母亲传给其后代的发病率。乙肝疫苗接种在新生儿的右上臂,为皮下注射。凡按规定程序注射3针乙肝疫苗的宝宝,95%体内可以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即抗体的浓度)也下降。那么这时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呢?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
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就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如果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如果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双(HBeAg)均为阳性的新生儿,那么宝宝在出生后第一次接种乙肝疫苗时,最好联合使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乙肝疫苗接种需了解事项
由于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都是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的,你需要了解的是,它们绝对不会接种在同一部位。
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宝宝,留意他是否有异常反应情况,在确保一切正常后再带他离开。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同时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一般很少有不良反应,但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轻微发热等,不过均不需要处理,24小时内即可自行消退。但也有极少数的宝宝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若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