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导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 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 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 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 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 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 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 思想文化历程。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 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 自强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顺 乎 世 界 之 潮 流
“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睁眼看世界”; 一是打开眼界,去面对、观察和 认识外部世界;
二是要人们转变观念,正视中国 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与之争胜。
一、“睁眼看世界”; 1、“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2、其他主要代表者及代表作?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
姚莹的《康輶纪行》。
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 看世界的窗口;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 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 译西方书报。
林则徐
总结: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 ③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 学习西方的先河。 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②主持编写《四洲志》 《华事夷言》 。
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 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
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死, 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 或追求呢。(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 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
《海国图志》
它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 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 1)性质: 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世界史地著作,…启蒙书。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习的第一步。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2)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叙》 3)影响: 它对开阔人们眼界,
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探究:“睁眼看世界”的原因?
1)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 加深; ——根本原因;
2)“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思想基础; 3)战争惊醒; ——直接原因;
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 的思想?
1)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 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3)但是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 统治作用。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yó u)纪 行》、徐继畲(y ú )的《瀛 环志略》 等新著述不断出现,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 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 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 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 的思想主流。
徐继畲
二、维新变法;
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 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 对旧事物,实行新法。 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 堂、著书立说。
二、维新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原因。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3、维新变法的评价;
二、维新变法;
3、维新变法的评价;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性质: 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是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作用:
②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 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 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 一个农民家庭,早年 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 香港西医书院读书, 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 的医生,但后来他认 识到“医术救人,所 济有限”,而“医国” 比“医人”更重要。 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 业,走上了革命的道 路。
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与资 产阶级维新派比较?
直接 目的 相 方法和 同 步骤 点 结果 富国强兵 学习西方
失 抵抗派 鸦片战争失败 败 维新派 戊戌政变
不同 阶级 本质 根本 目的 内容 失败 根源
抵抗派
维新派
地主阶级
维护清朝统治 军事技术 清政府的腐败
民族资产阶级
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自身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