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与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12
战略规划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
问题的把握
城市与区域关系 城市内部的产业 城市空间的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政治与经济
现象 * 省内经济总量第三 * 市场相对缩小 * 中心感淡化 原因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 * 上海——区域的龙头 * 机遇的错失
南京区域环境分析
南京的影响范围 * 长三角城镇分布 * 与上海的分隔 未来区域格局 * 苏皖的构想 * 上海的构想 * 区域发展势态
江 苏 城 镇 发 展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宁 镇 扬 都 市 圈 的 空 间 构 架
我 国 国 道 主 干 线 示 意 图
“七”横路线: 1、绥汾河—满洲里 2、丹东—拉萨 3、青岛—银川 4、连云港—霍尔果斯 5、上海—成都 6、上海—瑞丽 7、衡阳—昆明
“五纵”路线:1、同江—三亚 2、北京—福州 3、北京—珠海 4、二连浩特—河口 5、重庆—湛江
我国国道主干线总体布局为“五纵七横” 我国国道主干线总体布局为“五纵七横”
长 三 角 北 翼 城 镇 发 展 主 要 态 势
当 前 的 沪 宁 关 系
大 交 通 形 成 后 的 沪 宁 关 系
区域分析的基本结论
地理的边缘化 经济实力弱化 腹地不牢固 带动发展的牵引力不足
城市产业结构:强大与脆弱
重工业基础坚实 中小企业薄弱 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 高新科技 * 区域服务 * 教育产业 * 旅游产业 * 环保产业
产业发展的问题
过于倚重重化工业 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地化经济网络未能形成 * 中小企业活力不足 * 民营高科技企业不足
空间模式:理想与现实
历史的观察——追求空间的均衡发展
* 首都计划 * 1980年总体规划 * 1990年总体规划 * 2000年:?
1980年城市总体规划 1980年城市总体规划
——圈层式发展 ——圈层式发展
市——郊——城——乡——镇 ——郊——城——乡——镇
1990年总体规划 1990年总体规划
市域——都市圈——主城 市域——都市圈——主城
均衡的空间模式面临的困难
区域外力作用——均衡受力 城市发展速度——无法估计 城市政治力量——分散决策
主城——组团的结构剖析 主城——组团的结构剖析
上海 + 北京
两种结构 两种蔓延
南 京 城 廓 的 历 史 演 变
本世纪 南京空间的演变 1949前——1980 1949前——1980
1980年城市总体规划 1980年城市总体规划
——圈层式发展 ——圈层式发展
南 京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念 ( 一 九 九 O 概 圈 —— 都 市
主城的蔓延 (1980年) 1980年)
主城的蔓延 (1985年) 1985年)
主城的蔓延 (1990年) 1990年)
拉开的骨架 向心的人口
空间发展的主要问题
速度:高估市域 低估主城 结构性问题:恶化的初期症状 分散发展: 主城内部 组团内部 均衡发展的不可能性
机遇与对策
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 * 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 南京要振兴,必然大发展
非农人口的增长速度
省的目标:1999年城市化 34.9% 2010年——60% 南京市域:1999年城市化54% 非农人口年均增长速度(1980-99) 省:4.38% 市:2.39%
两种人口增长
1。常速:非农人口年增长2.5-3.0% 2020年圈内非农490万人 2。高速:非农人口年增长3.0-3.5% 2020年圈内非农550万人 3。远景的潜力 人口规模 1200-1500 万人
长江中下游都市圈 7710万人集聚 7710万人集聚 以南京为核心
产业策略:跨越发展与安全
经济结构调整的三个重点: 1。面向两个市场 2。高素质的城市化 3。构造新旧增长点顺畅转换机制
产业策略:跨越发展与安全
1。高新科技产业 2。教育产业化 3。中小企业 4。区域服务产业 5。重工业的前途
产业策略:跨越发展与安全
1。高新科技产业 2。教育产业化 3。中小企业 4。区域服务产业 5。重工业的前途
我国化学工业(乙烯)生产基地分布图 我国化学工业(乙烯)
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生产基地分布图
我国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我国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新产业密集区分布图
产业策略:跨越发展与安全
产业结构: 教育产业——高新科技——民营企业 ——本地化经济网络 城市化策略:
高素质人才流入——消化剩余劳动力
空间策略:非均衡与轴向发展
南京的区域作用: 非均衡发展的/区域的/支点
长 江 三 角 洲 城 镇 分 布 密 度 分 区 示 意
长 江 三 角 洲 的 大 城
九 九 一 (
市
六
带
)
年
(模 拟 至 二 OO
传统产业带
传统产业带
空间结构的调整
前提:
南京经济跨越式发展
寻找最有利于产业增长的空间模式
* * * * 集中发展——规模经济 弹性结构——阶段完整 无限延伸——面向市场 轴向发展——亲近自然
集 中 发 展 —— —— 规 模 经 济
弹 性 结 构 —— —— 阶 段 完 整
无 限 延 伸 —— —— 面 向 市 场
轴 向 推 进 —— —— 亲 近 自 然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分 布 示 意 图
南 京 市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概 念 (草 案 )
发 展 时 序 的 基 本 设 想
近期关键问题之一: 仙西发展
对于经济跨越的意义 大学的高度集中与科学城开发 农场土地的意义 一号地铁:为南京的未来而修 高速铁路设站:接近上海 接近国际 2005年全运会:设施共享
近期关键问题之二:江北的发展
为重化工的集聚提供战略性空间 六合的发展 暂不跨江:追求有效率的公平 浦口——珠江新产业的收缩 浦口的未来
近期关键问题之三:江宁的发展
战略性的产业空间 加工业发展的重点 近期发展居住 转移今后的教育用地
阶段性的研究结论—— 阶段性的研究结论——重构南京
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 有活力 地方化 网络化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助于做强 适于做大 便于做优 善于做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