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崇尚自由,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更强调集体主义,强 调奉献,强调长辈,强调父母之命。家长习惯了为孩子而活着,一切都为了孩子,同时理所 当然的也要求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家长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家长自觉生活经验丰富,看问题较为 全面和周到,而孩子相对视野狭窄一些,做决定容易受冲动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的事业较为成功,希望下一代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财富和成功。 第三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在财富上获得成功,但是文化水平并不高,希望下一代能在文化 水平上有出色的表现,弥补自己的自信心不足。这种现象和我国古代社会一些豪门商贾,想 方设法聘请名师开家庭私塾,教育子女走科举仕途之路有类似之处。 很多家长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上走, 即 使并不适合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氛围 变得压抑和沉重。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当子女长大回想起学生时代,尽是不快乐 的回忆。 当然, 无论是哪种原因, 家长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子女好, 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一些愿望。 但是不管怎么样,家长要改变观念,充分的尊重子女的选择。因为财富和地位都不是最重要 的,重要的是孩子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同时,要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点,让孩子学习能 够发挥他(她)最大潜能和爱好的专业和职业,这样对孩子是最为有利的。 不过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代表对孩子不管不问,有的孩子做事容易冲动,做选择比较 盲目,这时候家长是有必要提醒孩子的。但是要讲究方法,注重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命令和 逼迫。家长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相信孩子也不会固执的不听家长的劝告,事实上孩子 也希望家长能够指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