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建立的背景? 2、分封制的含义?在古书中称什么? 2、分封制的目的? 3、分封的对象? 4、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5、主要封国有哪三类?分别举例? 6、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7、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8、分封制瓦解的表现? 9、分封制最后的归宿? 10、分封制的实质? 11、宗法制的含义? 1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13、宗法制形成的宗法等级? 14、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1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乃众人之事。
——孙中山
让我们从今天的社会现象,开始中国早期政治 制度的探索历程。
宗法制!
毛氏宗谱 何氏宗祠
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 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 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怡 这种文化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偕家人在祖籍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马崎村,举行祭祖仪式并祭扫祖墓。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2008公祭黄帝陵
祭文“赫赫我祖,万古元 宗”
这是二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 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都没有放弃的“团圆饭”情结, 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 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 藉、才觉完满。
说到泰山,都知道杜甫的《望岳》:“岱宗夫 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山东省被人们成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悠久,体系之完备,影响之深远, 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
分封制:起源于西周!
宗法制: 夏朝: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宗法制完善)
《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夏400年,商600年,周800年 《三字经》强调的就是: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与 延续性!
西周为什么存在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会成为空前 强大奴隶制国家?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西周建立的背景: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想像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古书称:”封 建” 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目的: (3)概况:两次大分封: 周武王建周后的大分封; 周公东征平叛后更大规模的分封。 (4)内容:
(4)内容: 材料一: 武王分封了三类人:一是神农、黄帝、尧、 舜、禹的后代;二是姜太公等功臣谋士;三是自己的弟 弟及其他的亲戚。 王族 ---天子最信赖的人 ①对象: 功臣 ---对新政权有贡献需拉拢、奖赏他们
先代贵族 --借助其威望减少新政权阻力
(注意:功臣、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分封以:同姓王族为主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在自己的封国内可 以再分封
②诸侯王的权力: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诸侯王的义务:
材料二: 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己的政务。 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 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政治上: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 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经济上:交纳贡赋
材料四: 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 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
军事上: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幽王烽火戏诸侯, 可怜列国奔驰苦”
“分封制”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①对象: 王族(为主)、功臣、先代贵族 ②诸侯王的权力: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诸侯王的义务: 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5)主要封国: 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
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异姓 功臣
同姓 王室 (王族)
姜尚(齐)
周公子伯禽(鲁)
周王
召公(燕) 成王弟(晋) 商后代(宋) 舜后代(陈) 尧后代(蓟)
先代帝王后 代和边远氏 族部落首 (先代贵族)
目的是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王族:鲁、燕、晋;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楚 (5)主要封国: (6)影响 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稳定秩序) 积极作用: ②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 下游地区(传播先进周文化) 消极影响: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西周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形势。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5)主要封国: (6)影响 (7)瓦解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诸侯实力增强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诸侯实力增强后· · · · ·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 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 鼎之大小轻重,这是觊觎周室, 想取而代之的表现。在使臣的机 智应答下,楚庄王只好悻悻而罢。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 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 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因为是按爵位高低赐给土地的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 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分封制崩溃。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5)主要封国: (6)影响 (7)瓦解原因: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8)瓦解表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突出事件:楚王问鼎)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2)目的:
(3)概况: (4)内容: (5)主要封国: (6)影响 (7)瓦解原因: (8)瓦解表现: (9)归宿:被郡县制代替 (10)实质: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周王朝社会等级图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
贵 族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诸侯 大夫
卿 族 士
贵
实质: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巩固: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问: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分封的对象是 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建立诸侯 国,维护西周统治,那么天子,诸侯,卿大夫,死后谁 来继承以使权利继续延续,分封关系继续保持下来?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1)含义: (实质)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
嫡子: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 庶子:其他妻室生的孩子 嫡长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探究活动】
【情境】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 (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 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 么?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 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 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 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 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 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 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妻 妾一
一般称谓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C、大哥(25岁)
妾二
D、二哥(22岁)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1)含义: (实质)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②宗法等级:(按血缘关系亲疏)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③大宗、小宗体系: 士”
何为“大宗、小宗”体系?
1.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
2. 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封国内,对 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3.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 于士而言,又成为士的大宗。 4.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小宗关系。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 “小”吗?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大宗”“小宗”的关系?
是君臣(政治上)和兄弟(血缘上)关系
大宗和小宗的划分的意义?
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 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2、宗法制
(1)概念: (2)内容: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②表现:(按血缘关系亲疏)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大宗、小宗体系: 1.是相对而言
2.血缘上的兄弟,政治上的君臣。
3.划分依据是:血缘亲疏 4.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 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1)含义: (实质)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 ①核心: ②宗法等级: ③大宗、小宗体系:
(3)作用: ①实现了王权的平稳过渡
②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贵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一体,强化王权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 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能举例说明吗? 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吗?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
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 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 制建设的进行.
3)正确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②“分封制”是“宗”在政治上的体现。 (是按照“宗”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③“宗法制”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宗法制--在家中、族内--社会制度 分封制--上升到国家--政治制度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 2.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 3.在王族内部实行宗法制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活动和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汉唐宋元)
秦 夏、商、周(分封制、
宗法制)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中国古 代的朝代顺序吗?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