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的认识! 的认识! 桩长的参考标准 的参考标准: 桩长的参考标准:决定桩长应该根据土层的竖向分布特征,选择地基土持力层(摩擦持力层 和桩端持力层) 一些规定: 1.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粘性土不小于 2d,砂土 不小于 1.5d,碎石类(包括强风化岩)土不小于 1d; 2.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硬土层厚度不小于 4d; 3.当硬土层较厚, 且施工许可时, 桩的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 (即 再深,桩端阻力也不增加了) 临界深度:砂与碎石类土的临界深度为 3~10d,随密度提高 。
而增大,粉土和粘性土的临界深度为 2~6d 随土的空隙比减小而增大。
4.岩溶地区灌注桩基,岩面平整且上覆层较厚时,嵌入微风化或中风化岩体的深度宜为 2d 或不小于 0.2m;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或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 小深度不小于 0.5m。 5.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其入土长度应大于有效桩长,即对水平荷载发挥有效抗力的长度 桩径的参考标准: 桩径的参考标准:首先考虑各种成桩的最小直径要求 打入预制桩不小于 25cm;干作业钻孔桩不小于 30cm;泥浆护壁钻孔桩冲孔桩不小于 50cm; 人工挖孔桩不小于 80cm。 要考虑桩身强度来确定桩截面 桩长径比的参考标准 桩长径比的参考标准:根据施工因素适当考虑桩身失稳,来确定桩长径比。 对于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 桩身压力由桩侧摩阻力传递到桩周土中, 轴向压力是随深度减小 的,事实上不存在桩身压屈失稳的问题;而对于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桩端持力层强度低于 桩身强度时,优先考虑采用扩底灌注桩。 当高承台桩露出地面的长度较大, 或桩侧土为可液化土, 超软土的情况才考虑压屈失稳的问 题 按施工垂直度偏差控制长径比,如设计最小中心距一般为 2.5d,桩的允许水平偏差为 d/4,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由此得以保证相邻桩端不交汇的条件是桩长径比小于等于 60.
桩的中心距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 考虑剂土桩成桩过程中的剂土效应 考虑群桩效应 p748 考虑邻桩干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