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德育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德育工作是这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课教师的任 务, 而且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其它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教 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作为 我们英语教师,该如何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呢。 一、正人先正己,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是的修养。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 渠道, 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教师更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倡导者 与指领者。若教师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讲台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师范行为所体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感染 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学生在接收知识的提示,从而也潜移默化地接收教师“人 格美” 的熏陶, 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发展了品格认识, 培养了自己的品德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渗透德育,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指 明方向,为学生的品格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石。 二、在德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教学是个双边的过程,教师是德育渗透的主导者,学生是德育渗透的主体者。在 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应积极地创造德育条件,激发 学生的德育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加速学生品德内化,苏霍 姆林斯基说过;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耳体验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 现代教育也认为,德育是个内化的过程,德育不仅在于知,更重要在于行。只有 当学生参与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 质,实现德育内化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公平、正确对待评价每一位学生,维护学生的健康心 理,有利于德育的渗透。 每个孩子,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不同领域的“乔布斯” 。 “爱迪生” ,所以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 世界。要努力营造民主公平的课堂学习气氛,学会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 德育从本质上说, 就是培养人的品德教育,而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若干心理要 素。课堂中有了民主、公平的氛围,再加上学生处于心理悦纳的情况下,教师才 能真正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德育渗透的受益者。 四.精细设计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实现德育目标。 现我们使用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图文并茂,设计巧妙的系列教材,它采 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 较广泛,课文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有的与世界热点有关,具有很强的 思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精心备课,努力挖掘这些丰富的德 育资源,以知识为依托富德育于其中,抓住教育契机,巧妙地、有效地、合理地、 贴切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使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让 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水到渠成方得良好的思想熏陶,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八年级上 Unit7 How to make a beautiful milk shake?教师在讲演师范操作之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操作比赛。一、可以检讨他们对本课堂 Target Language 的 掌握情况。二、可以让他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三、可以让他们感 受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引导他们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要懂得感恩,懂 得回报。 通过这么自然巧妙的点破之后, 学生即在 (动手) 活动中在学会了知识, 体验了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又在 之中,激起了他们更加热爱劳动,热爱自己 的父母。 教书是育人,致书是本职,育人是天职。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德育工作,是一项长 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以德育人,他需要我们,一位教育工作者,积 极创新, 努力探索出更高更好地方法。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第一套试卷 第一题:素养通常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 )和修养 答案: 1-10:DABAD BDABA 11-20:ABCD ABCD ABC ACD ABCD AD ACD ACD ABD BCD 21-30:对 对 对 对 对 错 对 错 对 错 第二套试卷: 第一题:1958 年,斯坦福大学的赫德发表的( )一文中,使用“科学素养”来描述人 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基础教育。 答案: 1-10:CABAA DBCDC 11-20:ABCD BCD BC BCD BC ABCD ABD ABCD ABCD ABCD 21-30:对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对 错 对 第三套试卷 第一题: 素养主要特点:实践性、 (
) 、求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