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 gao
寒噤 jin
舀水 yao
蹿 cuan
仄歪
ze
飒飒 sa
穿梭 形容不停地来来往往。 胆寒 形容十分害怕。 悠闲 十分空闲,自在。 飒飒(sà)形容风响的声音。 央告 央求。 动弹 活动。 月明风清 形容月色很好。 转弯抹角 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课文中指疟疾发作对的症状。 挂花:负伤流血。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 年 4 月 6 日出生。以其清新的艺术 风格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 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一部短篇小说。 2 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 抗日时期 白洋淀 小说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 过于自信和自尊” 该怎样理解? 1. “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自信心和 自尊心都非常强。 2. 另一方面,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 抗日时期 白洋淀 ? 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
一、 谋篇立意 作者通过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头子”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传奇故事,显示了我 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说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 文章脉络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 自然段) :被日军封锁的敌后根据地芦花荡,在交通员老头子的里外交 通下,敌愿望落空,我军斗志昂扬。 第二部分(9—53 自然段) :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看病途中,由于他过于自 信,导致大女孩儿受伤,他感到丢人现眼,决心明天当着小女孩的面儿教训敌人,挽回自 己的尊严。 第三部分(54 至最后) :老头子用计谋痛打鬼子,讨回血债,为大菱报了仇,找回了自 己的自尊。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1)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 ,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趴下” “抽身跳水” “踏水推船”等一系列动作和语言描写,正说明老头子的水上工夫 很厉害,并有丰富的对敌经验,也正是此种原因才导致他过于自信。 (2)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 短短的花白的胡子却特别精神, 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外貌描写。运用极反差的语言,给老头子加上了传奇色彩,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故事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谈谈。 (1)具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 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 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过于自信与自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 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 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4)智勇双全。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 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2)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环境描写。烘托“老头子”愧疚心理和沉重心情。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要求通过解读、复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一小题抓住一句话,展开想像和联 想,领会句子的含义。第二小题抓住老头子思想性格核心,作具体分析。此题有阅读训练, 有口语训练,有内容研讨,有想像、联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