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
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 atellus)。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图 片 灰飞虱
学 名
Nilaparvata lugens 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 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 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
Sogatella furcifera
Laodelphax striatellus
特
长翅型成虫体长 3.6~4.8 毫米, 短翅
长翅型成虫体长 3.8~4.5 毫米, 短翅型 2.5~3.5 毫米...... 分布范围与褐飞虱大体相同,以长江流 域发生较多。
长翅型成虫体长 3.5~ 4.0 毫米,短翅型 2.3~2.5 毫米...... 以华北、 华东和华中稻 区发生较多。
征 型 2.5~4.0 毫米...... 分 及 寄 主 3 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 繁殖。 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 性害虫。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 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世 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 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
布 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 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
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 在杂草丛、 稻桩或落叶下越 冬......
代 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
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 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 性稍弱。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 秆上刺吸汁液, 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 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 于穗颈部内。 习 褐飞虱取食时, 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 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似,但食性 较广...... 灰飞虱先集中田边为 害,后蔓延田中......
性 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
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0~3 发 以上...... 生 与 环 境 主要措施有:①选育抗虫品种。②栽培管 理。③保护天敌。④药剂防治 防 治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
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 害虫,适温为 25℃左右, 耐低温能力较强......
0℃,最适温度为 26~28℃,相对湿度 80% 能在 15 ~30℃下正常生存......
①选育抗虫品种。充分利用国内外水稻品种抗性基因,培育抗飞虱丰产品种和多抗品种,因地制宜推 广种植。 ②栽培管理上实行同品种连片种植;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飞虱辗转为 害。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和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 ③保护天敌。在农业防治基础上科学用药,避免对天敌过量杀伤。 ④药剂防治。 根据虫情测报,掌握不同类型稻田飞虱发生情况和天敌数量,及时在早发田和发生中心喷洒 叶蝉散、速灭威、马拉硫磷等,或用呋喃丹作根区施药。